close

  • 2011-06-16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甘嘉雯/桃園報導】

     桃園武陵高中一度被視為二流學校,曾有地方首長說:「當年是考不上北聯的人才去讀」。短短幾年,武陵快速崛起,今年錄取分數甚至與建中、北一女不分高下,究竟武陵有什麼脫胎換骨的絕招?

     武陵高中前身是成功高中桃園分部,創校五十六年,過去省聯時代(全省分十八個招生區聯招)無法與台北學校相比,自從基測實施後,武陵辦學成績就一直「穩定中成長」,逐漸拉近與台北市明星高中的距離。五年前,最低錄取分數開始直線上升,緊追建中、北一女;國際奧林匹亞競賽中,也不乏武陵學生與建中生同場競技,甚至成績超越他們。

     過去五年是武陵轉變的關鍵年,他們是如何辦到的?

     由新北市學校轉到武陵的現任校長林繼生是關鍵角色。他表示,九十五年到校服務開口,基測放榜後他就到大桃園地區各校演講,或親自打電話給滿級分、前段學生,期盼他們留在桃園。九十五年留下二一○人,九十六年三一○人,九十七年三三八人,九十八年四三○人,九十九年也留下將近四百位高分學生(比例達四七%)在桃園念書,比例逐年提升。

     他分析,桃園學生若考上台北的高中,一般皆為通勤居多,桃園到台北來回通勤一趟,估計約兩小時,扣除了寒暑假,一年上課約兩百天,一年就要比別人多花四百小時在通勤時間,「四百小時可以做很多事,也能念很多書,花在通勤上很浪費!」

     林繼生說,縱使跨區到北北基考試的學生中,七成來自桃園,但願意留在桃園念書的學生仍很多。原因很簡單,不需要花額外通勤時間,加上武陵校風是「良性循環」,讓更多好學生想來念武陵。

     北北基與全國聯測分開辦理,林繼生認為,這會讓桃園各高中的學子程度往上提升,原本會到外地念書的學生都留在桃園,很符合「社區化」的政策。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小黑美 的頭像
小黑美

停看聽過一生

小黑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