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• 2011-06-16
  • 中國時報
  • 【李明賢/特稿】

     府院接連下達禁令,限制官方公文書、網站使用簡體字。從確立文化主權意涵,這是正確的方向,但若要管制民間,甚至推動去簡體字化,恐怕就是小題大作,徒惹爭議。

     正簡之爭存在多年,在大陸挾龐大優勢推廣簡體字,例如廣設孔子書院,台灣使用的正體漢字居於劣勢。馬英九多年來推動「識正書簡」,就是要扭轉此一現象。

     問題是,兩岸頻繁交流下,正簡字限界逐漸模糊。從商家角度,要賺美金、日幣,也要賺人民幣,正簡版就如同中英或中日對照,這本無可厚非,實不必無限上綱到國家主權,一切泛政治化。

     就如同兩岸密集交流,在台灣買得到簡體版書籍,台灣作家也到對岸出版正體版著作。這是文化交流的正常現象,並非政府可以干預或改變。

     其實,陸委會、觀光局網站當初提供簡體版,目的也是讓對岸多了解台灣,有實際功能,也行之多年,如今取消簡體版,是否又形成一道文化障礙?

     更何況,正體漢字若有優勢,正簡對照豈不是讓大陸人民有更多學習機會?即使官方公文書有主權象徵意涵,不該使用簡體字,但網站屬對外溝通工具,既有英文版,為何不能有簡體版?

     回到問題癥結點,政府下令官方網站撤除簡體版,難免多少也有政治考量,避免讓綠營有任何作文章的機會,也等於替大選打預防針。但如此官方禁令,還是宣示效果大於實質意義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小黑美 的頭像
    小黑美

    停看聽過一生

    小黑美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