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- 2011-06-16
- 工商時報
- 【朱漢崙】
茂德陷入存亡關鍵時刻,儘管在DRAM風光年代,銀行團是出於自願提供茂德數百億元金流,但2年多前當茂德爆發財務危機時,是經部為首的政府機關出面,以產業政策掛保證,銀行團才敢再新增貸款,主管機關如今若不拿出魄力,以後恐沒有銀行敢再為企業紓困。
早在茂德第1季財報未出爐,銀行團就已七上八下,陸續開始提列準備,雖然國內銀行近2年逾放比及備抵呆帳覆蓋率都位於史上難得的績優狀態,但這不表示銀行團的努力成果可以任由政府不負責任的指示來揮霍。
況且,在兩岸金融交流熱絡,銀行不論到大陸參股或設子行,還是前往海外增設分行,逾放比及備抵呆帳覆蓋率等財務指標都必須極強,換句話說,銀行現在也沒有讓資產品質惡化的條件。
再看中國大陸,多家大型國有銀行、股份銀行的財務指標數據都不遜於國銀,政府既然鼓勵金融業登陸發展,對先前政府造成銀行可能的放款風險,也應該拿出擔當,協助解決問題,反非任憑銀行自行吸收,拖累銀行的競爭力。
全站熱搜